中美“優先審評”審批匯總深度解析

作者:胰島素

 

 

NMPA優先審評:

為加快具有臨床價值的新藥和臨床急需仿制藥的研發上市,2017年底,藥監局出臺《關于鼓勵藥品創新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的意見》。2020年7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并實施《藥品上市許可優先審評審批工作程序(試行)》,并將2017年出臺政策廢止,并對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的藥品范圍進行了詳細說明。

 

 

       根據最新規定,藥品上市許可申請時,具有明顯臨床價值的藥品可以申請適用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煞譃橐韵?種情形:

1)臨床急需的短缺藥品、防治重大傳染病和罕見病等疾病的創新藥和改良型新藥。

2)符合兒童生理特征的兒童用藥新品種、劑型和規格。

3)疾病預防、控制急需的疫苗和創新疫苗;

4)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的藥品;

5)符合附條件批準的藥品;

6)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定其他優先審評審批的情形。

 

優先審評申請流程

       申請人應當在提出藥品上市許可申請的同時,通過CDE網站提出優先審評審批申請,并提交相關支持性資料,CDE將在5日內進行審核。對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的藥品上市許可申請,審評時限為130日,其中臨床急需的境外已上市境內未上市的罕見病藥品審評時限為70日。(如下圖1為優先審評審批流程)

 

圖1:優先審評審批流程圖

 

 

優先審評數量分析

     政策實施以來,我國醫藥產品創新熱度持續升溫。截至2021年11月11日,被納入優先審評的藥品數量達到1307項(附件2,以受理號統計),涉及349家企業。這1307項藥品中有5項已被終止程序。

       根據筆者分析,從歷年納入優先審評的藥品數量上來看,優先審評實施的前三年,每年被納入優先審評的藥品申請數量加快上升,其中2018年我國納入優先審評的藥品數量為345項,為近幾年最高。但從2019年開始,納入數量則明顯逐年減少,預計2021年全年的數量將創歷史新低。(如下圖2)

 

圖2:2016年~2021年CDE納入優先審評藥品數量

 

 

優先審評品種納入情況

截至2021年11月15日,CDE網站上公示了共有1309件注冊申請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筆者分析了2016-2021年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的各類注冊申請情況詳見下圖。

       從申請理由來看,自2020年7月實施最新規定以來,以“附條件批準”為申請理由的事項最多,共計56件;其次是藥監局規定的其他優先審評情形,共計39件。

 

圖3 :2016-2020年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的各類注冊申請情況(以受理號統計)

 

圖4:2020-2021年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的各類注冊申請情況(以受理號統計)

 

優先審評品種完成情況

       2020年有217件注冊申請(按通用名計121個品種)通過優先審評程序建議批準上市(含已上市藥品新增適應癥),審評通過件數較2019年增長51.7%,如圖5。

 

圖5:2016-2020年優先審評通過的品種情況(以品種數統計)

 

藥品類型分析

       從藥品類型來看,1309件藥品申請中,以化學藥為主,占比為80%,其次為生物制品,為19%,中藥最少,僅為1%,化藥占據明顯優勢,如圖6。

 

 

圖6:2016-2021年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的藥品類型分析

 

藥品申請類型分析

       從藥品申請類型來看,仿制藥及進口藥的占比都高于新藥,仿制藥占比39%(506件),進口藥占比36%(474件),新藥占比25%(349件),如圖7。

 

圖7:2016-2021年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的藥品申請類型分析

 

藥品適應癥分析

       從適應癥來看,納入“優先審評”的藥品適應癥主要以抗腫瘤藥物為主,占總體的25%,其次分別為神經系統疾病藥物(16%)、抗感染藥物(14%)、消化系統藥物(9%)、心血管系統(9%),如圖8。在抗腫瘤藥物中,其適應癥分布最多的是非小細胞肺癌,其次是淋巴瘤和乳腺癌。神經系統疾病藥物中,其適應癥分布最多的是精神分裂癥,其次是癲癇和抑郁癥。

 

圖8:2016-2021年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的藥品適應癥類型分析

 

作用靶點分析

       數量最多的前7位靶點分別為 EGFR、VEGF、VEGFR、DNA 等,且品種數量分別多達 67 件、47件、40件、54件,如圖9。EGFR、VEGF和VEGFR這幾個靶點的藥物適應癥領域集中在同一適應癥領域(非小細胞肺癌)。DNA靶點其適應癥主要為抗感染,包括對乙肝、HIV等的治療。

 

圖9:2016-2021年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的藥品靶點類型分析

 

 藥企分析

       從藥企來看,優先審評品種數量≥15的企業如下圖10所示。排名居前的企業大多為國內制藥企業,恒瑞及東陽光高居榜首,都有42項被納入??鐕髽I諾華、拜耳等緊隨其后。

 

圖10:優先審評品種數量≥15的藥企

 

       經過進一步分析,筆者發現,從2020年7月開始實施最新規定以來,有160項藥品被納入藥品上市許可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這160項藥品從申請優先審評到公示截止的平均審批耗時為28.2天(以自然日計算),最快審批耗時為2天,最慢審批耗時為150天。對于這160項藥品,審評審批時限大大縮短,上市周期大幅度縮短,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好處。

FDA優先審評:

FDA目前有4個加速計劃項目:優先審查、加速批準、快速通道認定和突破性療法認定。優先審評認定 (Priority Review Designation) 作為加快藥物研發與審評通道之一,是FDA通過縮短審評時間以達到加快用于治療嚴重疾病的創新藥研發與獲批目的的一種舉措。

       為明確包括“優先審評認定”等加速評審通道的定義,美國FDA在2013年6月出臺了《行業指導原則:治療嚴重疾病的化學及生物藥加速申請指南》(Guidance for Industry Expedited Programs for Serious Conditions—Drugs and Biologics)。下面筆者在這里簡要介紹一下它的申請條件、好處、近年審批分析等等。

 

“優先審評認定”的申請條件

1、治療嚴重病癥的藥品申請(原始申請或療效補充申請),證明存在安全性或有效性顯著改善的潛力。顯著改善可通過下述例子說明:

①病癥治療、預防或診斷有效性增加的證據。

②消除或確實減少治療限制的藥物反應。

③患者依從性明確增強,有望導致嚴重病癥結果改善。

④對新亞群患者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證據。

2、按照505Ac要求的兒科研究報告提出的標簽說明變更補充申請。

3、已被認定作為合格的感染性疾病治療的藥品申請。

4、任何帶有優先審評憑單的藥品申請或補充申請。

 

“優先審評認定”的好處

       優先審評需藥企主動申請,FDA將在60日內給出答復。與標準的審評時間(10個月)相比, FDA對獲得優先審評認定的藥物,會在6個月內完成上市審批。

 

近年“優先審評認定”審批分析

       筆者分析了FDA從2015年~2020年的“優先審評認定”數據,FDA共授予258件“優先審評認定”。這些藥物涵蓋小分子化學藥、抗體、ADC等。從藥品類型來看,化藥占據明顯優勢,共197件,占76.4%。生物藥共61件,占23.6%。(如下圖)

 

圖11:2015年~2020年納入FDA“優先審評”的藥品類型分析

 

       從適應癥來看,納入“優先審評”的藥品適應癥主要以抗腫瘤藥物為主,占總體的31.4%,其次分別為抗感染藥物(28.3%)、神經系統疾病藥物(12.8%)、內分泌與代謝(8.1%),如圖12。在抗腫瘤藥物中,其適應癥分布最多的是淋巴瘤,其次是白血病??垢腥舅幬镏?,其適應癥分布最多的是HIV,其次是丙肝病毒感染。

 

圖12:2015年~2020年納入FDA“優先審評”的適應癥類型分析

 

中美“優先審評認定”對比及小結

       去年7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出臺《藥品上市許可優先審評藥物審評工作程序》,對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的藥品范圍進行了詳細說明。筆者簡要對比了中美“優先審評認定”的重要內容,如下圖3,內容大致相同,其目的都是為了加速開發及審查治療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的新藥。以往鮮少有我國自主研發的新藥獲得FDA“優先審評”認定,但近兩年已有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膠囊、萬春醫藥的普那布林和基石藥業的艾伏尼布獲得中美“優先審評”雙重認定。希望未來我國會有更多的自主研發藥物獲得更多的國際認可,唱出“中國之聲”。

 

圖3:中美“優先審評”重要內容對比分析

 

  

     

— 新聞中心 —